杨姓名人杨嘉墀简介:(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人。妻子徐斐,女儿杨西。1932年-1937年,杨嘉墀就读于江苏省立上海...

杨嘉墀

(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人。妻子徐斐,女儿杨西。1932年-1937年,杨嘉墀就读于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37年-1941年,杨嘉墀就读于交通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41年-1942年,杨嘉墀任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助教。1942年-1946年,杨嘉墀在昆明中央电工器材厂任助理工程师。1945年,杨嘉墀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样机。1947年-1949年,杨嘉墀就读于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工程科学与应用物理系,先后获硕士学位(1947年)、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1949年,杨嘉墀任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助教。1949年-1950年,杨嘉墀任美国麻省光电公司工程师。1950年-1954年,杨嘉墀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物理系任副研究员,期间,杨嘉墀成功研制自动快速记录吸收光谱仪,即“杨氏仪器”。1954年-1956年,杨嘉墀任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现为洛克菲勒大学)高级工程师,期间,杨嘉墀研制成功生物化学的二色光谱仪、视网膜仿真仪。1956年-1961年,杨嘉墀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先后任研究员兼室主任。1958年,杨嘉墀随中国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学习。1961年-1968年,杨嘉墀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杨嘉墀组建了卫星姿态测量和控制研究室以及地面测控用数据处理设备研究室。1968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划归国防科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嘉墀任研究员。1968年-1980年,杨嘉墀任七机部五院502所副所长、所长。1979年,杨嘉墀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1980年,杨嘉墀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年,杨嘉墀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杨嘉墀任七机部总工程师。1981年,杨嘉墀任“实践”系列卫星总设计师。同年,杨嘉墀成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83年-1987年,杨嘉墀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83年-1988年,杨嘉墀任航天部五院科技委副主任。1984年,杨嘉墀获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杨嘉墀参与的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同年,杨嘉墀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86年,杨嘉墀与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1987年,杨嘉墀参与研制的卫星、导弹通用计算机自动测量和控制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杨嘉墀任航天部五院技术顾问。1989年,杨嘉墀牵头开展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的研究规划,提议建立空间智能自主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年,杨嘉墀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同年,杨嘉墀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杨嘉墀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顾问。同年,杨嘉墀获部级专家称号。1995年,杨嘉墀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6年,杨嘉墀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1999年,杨嘉墀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同年,杨嘉墀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0年,杨嘉墀获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授予的“千年勋章”。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为“11637”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嘉墀星”。